图录号/艺术家:

杨帆 2005年作 斑马线

图录号:70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杨帆 2005年作 斑马线
图录号:
706
年代:
艺术家:
杨帆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150×13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77831
USD:9976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广州嘉德2006夏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3403.29(万元) 成交率:69%
拍卖时间:
2006年5月27日
备注:
声 明:
杨帆(1972-)广东揭阳人。1992年毕业於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於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并任教於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画展:1998年“复数·个性”联展;1999年“九十年代流行图像展”上海;2000年“後生代与新世纪艺术展”广州,“转世时代—2000中国当代艺术展”成都,“广东油画大展”;“2001年城市俚语—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深圳,“男孩·女孩”新加坡,昆明,“中国神话当代艺术家联展”上海,“对话—中国青年艺术展”意大利;2002年“第十六届亚洲国际艺术展”广州,“艺术夏至—中国当代油画展”北京;2005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
我画这些画的初衷很简单:漂亮的女孩儿,单纯的颜色。图像是简单的人物,技法也仅着平涂,完全不考虑传统绘画中所需要的意义、情节、叙事性等要素。我去表现“游离”,“似是而非”的状态,我选用了一些女性形象,把她们塑造得完美无缺:无暇的皮肤、娇艳的嘴唇、大而空洞的眼神以及幸福却迷茫的表情。同时还有她们身上“非自然”的局部:涂红的指甲、闪亮的眼影、时尚的緑型。去掉了体积、质感、明暗之後,我将她们变得商业化、理想化:去表现被时尚左右的美感,同时也强调她们的动作:抽烟、喝饮料、发呆,都是些无聊的姿态。在那些动态後面是广告画的处理—没有背景。她们是一群迷惘的人,在她们身上你看不到昔日的磨难,也看不到理想的光环,她们是被“包装”的一群,除了时尚的模样,你无法了解更多……。与其说我在描述那些女孩的形象,不如说我对她们在画中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更感兴趣。当我通过看似美好的整体及细节在展示着什么的时候,也希望它们在隐藏着什么,她们是写实的,也是抽象的,在漂亮的背後,我希望有一个空间,它可以缩小,也可以扩大。
—作者自述
摘自《在漂亮的背後 我的创作及其它》
为她们的新形象感伤:杨帆绘画中的女性主义态度
作为一个1970年代出生的一代,青年女画家杨帆一直在她的画面上描绘她那一代或者她那一代之後更年轻的女性形象。杨帆自九十年代後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新一代青年女性自我塑造和成长的文化背景,在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和大众流行文化占主导的时代,新一代青年的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女性形象的塑造。而杨帆绘画的主要视觉主体就是新一代女性形象。
杨帆的绘画不仅在於对於九十年代後期新绘画贡献了一批以前油画史从没出现过的新一代女性形象,还对这种形象提出一种女性主义的评价视角和文化经验的深层表现,揭示了这一时期青年女性由於社会转型承受的自我代价。杨帆一开始描绘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在九十年代从中国各地去广州打工的青年女性;另一类是杨帆周围的相对生活小资的女孩。
杨帆的绘画形象也解释了新一代青年女性的文化元素:惊险、残酷、屈辱、辉煌、奢华和刺激。她们受到这个时代的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虚构的影响。流行文化的虚构在杨帆浸润於红粉之中的青年女性周身散发着某种近似於宗教般纯粹的虔诚投身的庄严气息,她们投入的改变自己。自我形象呈现了她们被影响和被拯救的历程和命运,这种形象是按照消费文化美学来塑造的,在遍及东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和上海、广州等亚洲城市,代表一种亚洲大众社会的以女性时髦文化体现出的後现代性视觉。这种後现代的女性形象使对於我们时代在社会失衡发展造成青年女性自我扭曲的一个见证。(有删节)
—朱其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